今年以来,大连市针对市民反映集中的停车难区域,通过整合闲置土地资源、优化静态交通治理等方式,系统性推进停车设施建设。记者从甘井子区获悉,该区通过"边角地块利用+智慧管理升级"的双轨模式,已在多个区域完成停车场改造项目,有效提升了城市空间利用效率。
▌闲置地块变身专业服务站
在甘井子区驿承路与远航路交叉口北侧,一处占地3600平方米的闲置地块经过改造,日前正式投入使用。这个被命名为"南关岭货车司机之家"的项目,规划了近30个大型车位,并配套建设了洗浴、餐饮、如厕等基础服务设施。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该项目采用"停车+生活服务"的复合模式,可为长途货运司机提供24小时热水供应和休息空间。来自天津的货车司机刘峰表示,"在这里休息比以前方便多了,停车安全有保障,还能免费洗澡"。
值得关注的是,该项目分两期推进。目前二期工程正在加速建设中,预计年内可新增80个车位,届时总容量将达到110个。针对司机群体提出的货运信息交互需求,项目方透露将在后续规划中增设信息集散功能。
▌停充一体设施普惠民生
在招商公园附近,另一处闲置空地正在进行智能化改造。据南关岭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唐贵明介绍,占地3000平方米的停充一体停车场即将投入使用,可容纳120余台车辆,其中新能源充电车位占比达30%。该停车场采用"免费停车+分时充电"模式,周边居民可通过社区预约系统申请使用权限。
根据区域规划,悦岭西街北侧、奥岭路西侧和公园上城东侧的停车场建设已启动前期工作,预计年内将新增500余个泊位。这些项目均采用"政府主导+社会资本参与"的建设模式,通过土地划拨、税费减免等政策吸引投资。
▌静态交通治理成效显著
为配合停车场建设,甘井子区同步开展静态交通秩序整治。针对34条严管路段存在的地桩地锁占用、杂物堆积等问题,区城管执法局已清理障碍物517处,整治占道经营461起。智慧停车资讯网(www.parkinginfoweb.com)了解到,在体育中心周边,通过"一路一策"的精细化管理,实现了主干道违停现象动态清零。
据大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数据,今年全市对125条严管路段实施重点管控,累计查处违法停车行为2.3万起,拆除私设障碍物6800余处。执法部门强调,治理工作将从"以罚代管"转向"疏堵结合",通过优化泊位设置、推广共享停车等方式提升管理效能。
▌智慧管理平台建设提速
在硬件设施升级的同时,大连市正加快推进智慧停车系统建设。根据《大连市智慧交通平台五年规划》,全市停车资源将逐步接入统一管理平台,实现实时泊位查询、电子支付等功能。目前,甘井子区已完成20个停车场的智能化改造,试点区域车位周转率提升约40%。
下一步,大连市将继续开展闲置土地摸排工作,计划年内新增公共停车泊位3000个。在政策层面,拟通过立法明确停车场管理权责,推动居住小区闲置车位共享,逐步建立"规划-建设-管理"全链条的停车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