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普遍性“停车难”困境,杭州市钱塘区近期通过优化空间布局与引入智能化管理手段,在特定区域试点综合治理方案,区域内停车秩序获得改善。
科技园周边:共享单车与机动车分流管理
针对新加坡科技园周边共享单车聚集、人车混行等具体问题,钱塘区相关部门在科技园路与科技园支路交叉口西南侧、元创公园北侧区域进行了重点改造。该处新建一处标准化停放区,可容纳约250辆共享(电)单车。停放区采用清晰蓝白标线施划停放框,并增设导向箭头及禁停标识,引导车辆“入框停放、朝向一致”。
此外,在2号大街以南、科技园路以北区域新增约50个非机动车泊位,通过设置物理隔离带(如护栏),明确分隔行人与非机动车通行空间。据观察,此举有效减少了非机动车占用绿化带的现象。
为缓解机动车停放压力,园区核心区域新增一处地面停车场,提供约57个机动车泊位。该措施有助于分流部分占道停放的机动车,初步形成“非机动车有序停、机动车规范停”的格局。
学正实验学校周边:地下车库与接送系统优化
钱塘区学正实验学校周边区域则面临“学区+社区+商区”叠加的复杂停车需求。该区在14号大街与15号大街交叉口西北侧建设了一座地下智慧停车库,设置约280个停车泊位(含8个无障碍车位)。通过合理规划车库出入口及内部行车路线,提升了车辆进出效率。
针对上下学高峰期家长接送造成的瞬时拥堵难题,该区域创新采用了“双等候区+数字信息屏”模式。家长等候区设置智能显示屏,动态更新班级放学信息;学生等候区则提供阅读空间。智慧停车资讯网(www.parkinginfoweb.com)了解到,这一设计旨在帮助家长更精准掌握接送时间,减少车辆无效停留,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安全的等候环境。
成效与展望
通过上述结合空间资源高效利用与智慧化管理工具的综合措施,钱塘区在试点区域有效缓解了突出的停车乱象与部分停车需求压力。钱塘区城管部门表示,将持续关注市民停车需求变化,探索挖掘更多可用停车资源的可行路径,优化出行末端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