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启动停车场管理新规意见征集,多元化停车需求催生服务升级

日期:2025-05-22 标签: 停车场管理 智能停车 浏览数: 11次

【政策背景】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近日就修订版停车场(库)运营服务规范公开征求意见。此次修订重点针对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配置、摩托车停放管理、智能停车技术适配等社会关注议题,拟通过细化服务标准提升城市停车资源利用效率。


北京市启动停车场管理新规意见征集,多元化停车需求催生服务升级


【新规亮点解读】

  1. 充电设施配置规范化

          根据草案要求,具备供电条件的公共停车场及P+R换乘停车场,需按不低于总车位10%的比例配置公共充电桩。技术指标显示,充电设施将按功率划分为超级快充(120kW以上)和普通快充(60-120kW)两类,其中交通枢纽周边停车场快充设备占比不得低于40%。

  2. 摩托车停放管理创新

          针对全市126.5万辆摩托车的停放需求,新规首次提出"边角空间利用"原则。根据现场测量数据,标准二轮摩托车泊位尺寸拟定为2m×0.9m,约为普通车位的1/3。值得注意的是,三轮摩托车被明确要求在微型汽车泊位停放,需执行机动车停放收费标准。

  3. 智能技术适配要求

          为应对自动驾驶技术发展,修订草案新增智能停车系统兼容性条款。要求经营性停车场在2025年底前完成车牌识别系统升级,支持新能源车绿牌识别功能。同时明确P+R停车场需配备多模式识别设备,兼容市政交通卡、电子支付及公共交通二维码等8种验证方式。


【实施难点分析】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王教授指出:"充电桩配置比例与电网负荷的平衡、摩托车位设置带来的管理成本增加,将是落地过程中的两大挑战。"数据显示,当前北京市具备改造条件的停车场中,约35%存在电力扩容需求。


【配套管理机制】

      草案同步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将错时共享车位执行情况纳入停车场星级评定指标。根据条款解释,企事业单位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可与周边社区签订分时租赁协议,每日共享时段不得少于8小时。对于违约行为,拟建立行业通报机制。


【公众参与渠道】

      目前征求意见稿已在市交通委官网公示,市民可通过电子邮件或书面信函方式提交建议,意见征集截止日期为10月25日。据工作人员透露,已有17家停车管理企业提交了实施细则建议,主要集中在设施改造补贴政策方面。

相关资讯

推荐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