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夜间停车收费新政落地:差异化计费破解“包夜”困局

日期:2025-05-23 标签: 停车收费 停车场管理 浏览数: 13次

      近日,济南市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市场调节价公共停车场夜间停车收费计费规则的通知,对夜间停车收费模式进行系统性调整。这是继媒体曝光部分停车场夜间收费存在“一刀切”现象后,当地政府针对民生诉求作出的快速响应。


济南市夜间停车收费新政落地:差异化计费破解“包夜”困局


政策核心调整要点

      新政主要围绕三个维度展开改革:首先明确要求市场调节价停车场实行“计时收费与封顶收费相结合”的复合计费模式,杜绝单纯按次收费的粗放管理;其次规定夜间收费标准原则上不得高于日间标准,倒逼经营主体优化定价策略;同时强化价格公示制度,要求收费信息在出入口显著位置完整呈现。

      据实地走访发现,市内已有明湖广场、黄金时代广场等十余处停车场完成计费系统更新。以黄金时代广场为例,其夜间收费时段由原21:30-7:00调整为21:00-7:00,在延长优惠时段的同时,将原先的10元/次固定收费改为3元/半小时+10元封顶的组合计费方式。这意味着停放3.5小时的车主费用从10元降至10元,而停放2小时的车主则只需支付6元。


济南市夜间停车收费新政落地:差异化计费破解“包夜”困局


政策落地背后的数据逻辑

      住建部门数据显示,济南市区夜间停车需求呈现明显分化特征:商圈周边停车场平均停放时长约2.3小时,而居民区周边则达到7.8小时。此前统一按次收费的模式,导致短时停车群体承担了超额成本。新规引入的差异化收费机制,正是基于停车大数据的分析结果。

      “政策制定过程中,我们调取了全市300余个停车场近半年的运营数据。”市发改委工作人员透露,通过分析不同区域、时段的停车行为特征,最终确定以4小时为分界点设置阶梯费率。这种设计既保障停车场运营成本,又避免消费者为闲置时段买单。


技术升级保障政策实施

      多家停车场管理方表示,计费系统改造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升级计时设备精度,将原15分钟计时单位细化至5分钟;二是部署智能计费算法,实时比对累计费用与封顶金额。技术供应商透露,新系统通过物联网模块实现远程规则更新,单个车场改造周期不超过48小时。

      值得注意的是,新政未采取“一刀切”的行政定价,而是通过规范计费规则引导市场自我调节。智慧停车资讯网(www.parkinginfoweb.com)了解到,市场监管部门已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对异常定价行为启动调查程序。近一周数据显示,核心商圈夜间停车周转率提升12%,投诉量下降47%。


济南市夜间停车收费新政落地:差异化计费破解“包夜”困局


市民反馈与行业影响

      在首创奥特莱斯停车场,刚停完车的张先生算了一笔账:“以前看场电影交10元停车费,现在按实际2小时计费只需4元。”但也有车主提出,部分郊区停车场尚未完全落实新规,跨时段计费仍存在计算误差。

      业内人士分析,新政策可能加速停车行业的智能化改造进程。据中国停车协会统计,济南市现有65%的停车场仍在使用二代计时设备,要实现精准的复合计费,设备升级投入预计达2000-5000元/车位。这笔成本如何消化,将成为考验经营者的重要课题。

      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建立停车场信用评级体系,把收费合规性纳入考核指标。同时正在研究错时共享停车方案,推动夜间闲置车位资源高效利用。随着政策细则的持续完善,城市停车管理的精细化程度或将开启新阶段。


《关于规范市场调节价公共停车场夜间停车收费计费规则的通知》

关于规范市场调节价公共停车场夜间停车收费计费规则的通知

关于规范市场调节价公共停车场夜间停车收费计费规则的通知

关于规范市场调节价公共停车场夜间停车收费计费规则的通知

相关资讯

推荐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