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株洲市道路停车管理系统完成数据互通升级,原本分属不同运营平台的32个路段、1.2万个停车泊位实现缴费渠道整合。记者实地走访发现,在荷塘区新塘路等原第三期停车路段,市民现可通过统一入口完成全市各区域停车费缴纳。
记者在嵩山路停车场观察到,使用者在“株洲停车”公众号输入车牌后,系统自动关联了该车辆在荷塘区、天元区的停车记录。现场测试显示,跨区域订单合并缴费耗时约90秒,较此前切换不同平台的操作效率提升约40%。系统更新后,原“智慧株洲”用户账户中的237万元预存金额已全部迁移至新平台。
“现在带孩子去中心医院复查,不用再担心跨区产生的多平台欠费问题。”市民张先生展示了其手机上的缴费记录,5月份产生的6笔停车记录涉及3个不同运营区域,均通过单次操作完成结算。数据显示,平台整合后用户平均缴费时间从4分12秒缩减至2分35秒。
此次升级涵盖三项主要改进:
跨平台账户互通:用户在不同时期注册的账户完成自动关联
实时车位可视化:接入327个地磁感应设备,提供15分钟更新频次的空位数据
错峰停车方案:开放21处机关单位停车场非工作时段共享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用户反映新系统仍需完善。智慧停车资讯网(www.parkinginfoweb.com)发现,在芦淞市场群周边,仍有12%的订单存在跨平台数据延迟现象。市政数局工作人员解释,因涉及不同时期建设的硬件设备,完全同步需要1-2个月调试周期,建议短期内保留原支付凭证备查。
据交通研究院2023年数据显示,全国已有47个地级市完成停车管理系统整合,平均降低15%的违停率。株洲市此次改造投入的AI识别系统,能自动匹配92%的模糊车牌记录,较旧系统识别率提升23个百分点。
相关部门透露,下一步将重点推进商业综合体停车场数据接入,计划年底前实现50个大型停车场动态数据联网。对于市民关心的隐私问题,技术团队表示所有车牌数据采用本地化加密存储,缴费记录保留周期从原先的3年调整为符合规定的18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