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正积极推广 "智慧道路停车" 管理模式,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线上自主缴费,取代传统的人工收费方式。这一变革在提升管理效率的同时,也引发了车主们对停车费用变化及使用便利性的广泛讨论。
▌费用问题成关注焦点
不少上海车主在社交平台分享了智慧停车的体验。有车主表示,停一天车收到了 148 元的账单,甚至比商场停车费用还高。据了解,智慧停车系统采用感应式计费,车辆停放即开始计时,且多数路段没有设置停车费用封顶值,这让习惯夜间在路边停车过夜的通勤族感到压力倍增。
家住浦东联洋地区丁香路的袁先生便是其中之一。他介绍,过去 10 年里,每月向停车管理员支付 300 元即可在丁香路包月停车。然而,3 月 27 日该路段实行智慧停车后,虽仍可在小程序申请每月 300 元的包月过夜服务,但过夜时间被限定在晚上 7 点半到次日早上 7 点之间。袁先生表示,他们通常傍晚五六点到家,早上 8 点半左右离开,超时部分每天需额外支付三四十元,一个月下来额外支出可达 1200-1300 元。为节省开支,他不得不将车停在离家 1 公里的停车场,改乘地铁通勤。为此,袁先生建议调整车辆过夜的计费时间,以满足居民的实际停车需求。
▌管理方回应与动态调整
针对车主们的关切,停车位管理方表示,按照市交通委要求,今年浦东联洋地区所有路边停车位都将更新为智慧停车,目前该地区 8 条道路、450 多个泊位已基本完成更新。运营部副经理周春根称,智慧停车实施后,收费标准并未改变,只是收费行为更加规范。对于袁先生提出的调整计费时间的建议,他解释称,在统一定价基础上存在动态调整机制,需要属地居委和街道先征询居民意见,再由街道向区建交委及公安交警提出申请,经实地研判后进行调整。例如,距离联洋不远的东环龙路,其过夜时间已调整为傍晚 17:30 至次日早上 7:30。
▌新问题与市民诉求
智慧停车在推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新问题。多数智慧停车位设有禁停时间段,一般为早上 7-8 点,目的是提高车位周转率,避免车辆长期占用。但市民颜女士指出,闵行区平阳路靠近万源路的停车位,早上 7:30-8:30 禁停,而附近医院早上 8 点开门,这一禁停时间给患者看病带来了不便。
此外,部分车主和沿街商户对没有设置免停时间表示不满。智慧停车资讯网(www.parkinginfoweb.com)从新闻中看到,有车主抱怨 "停车开个导航,买个奶茶就要收费",希望能设置合理的免停时间。还有车主遇到系统 BUG,因往前挪了车位而被收取两个停车位的费用。奉贤区南桥镇一家奶茶店店主称,路边停车没有免费时段后,生意受到了一定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智慧停车在提高车位周转率方面效果显著,以往长期占用车位的 "僵尸车" 明显减少,路边车位的使用效率得到提升。管理方也提到,鼓励短时停车,如联洋地区将首小时拆分成三段,0-15 分钟收费 3 元,半小时内收费 6 元,短时停车费用较之前有明显降低。
去年,市发改委在回复人大代表建议时曾表示,设置道路停车免费时长可降低市民停车支出,有利于提高车位周转率,但也可能增加中心城区小汽车使用强度,将联合多部门开展相关政策可行性分析论证。目前,智慧停车方案中绝大部分路段未设置免费时段,未来是否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仍需持续关注。
上海的智慧停车管理改革在优化停车资源配置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平衡管理效率与市民停车需求的课题。随着相关部门对车主意见的收集和动态调整机制的运行,这一新型停车管理模式或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