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停车难解决方案:立体停车设施和智慧管理改善停车体验

日期:2023-11-16 标签: 停车设施 停车难 浏览数: 34次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私家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停车难成为城市面临的普遍问题。为了解决这一挑战,许多地方采取了创新措施来改善停车设施并提升停车体验。南京市作为一个先行者,在利用地上和地下空间建设集约化停车设施方面的进展变得十分显著。他们充分利用闲置地块,建设立体停车库、沉井式停车库和临时停车场等,以优化市民的停车体验。仅在主城区,就建成了280个公共停车场,提供超过7.5万个泊位。

      南京市的立体停车库也呈现出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特点。例如,位于江宁路25号的停车库,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实时显示停车泊位的使用情况,并配备了机器人操作系统。驾驶员只需将车停放在自动停车操作盘后,机器人便会迅速将车辆停放到指定位置,整个过程仅需几十秒钟。除了充分利用地上空间,南京市还深入地下寻找解决停车难的方法。他们建设了深达68米的沉井式停车场,通过升降机旋转平台实现车辆掉头、正面进出,从而避免了驾驶员在出库时倒车的困扰,提高了停车的便利性。

      这些创新措施不仅缓解了停车难题,还减少了周边道路交通的拥堵。它们为其他城市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在未来,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期待更多创新的停车解决方案的出现,进一步改善城市的停车环境,提升人们的出行体验。重庆市大渡口区和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分别采取了创新的方法来解决停车难问题。在大渡口区,他们利用城市边角地块建设了一系列小型停车场,称之为"小微"停车场。这些停车场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增了1511个停车位。为了提供便捷的服务,停车场配备了道闸停车收费管理系统,并实施"无人值守、有人服务"的管理模式。

      重庆市大渡口区选址时综合考虑了公共停车场建设规划、地块属性现状、周边停车供需情况以及市民意见等因素。针对老旧小区、学校、医院和商圈等"四老"区域停车难问题,他们利用部分城市零星用地、闲置用地和桥下空间等地块,建设了许多"小微"停车场,这些停车场的特点是投资少、规模小、就近便民。通过增加停车位供给,有效缓解了停车供需矛盾,提高了市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城市停车难解决方案:立体停车设施和智慧管理改善停车体验


      而在武汉市江汉区,他们在网红美食街建设了机械停车场,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便利。位于雪松路、万松园横路和劲松巷的万松园美食街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美食街,但过往车辆导致了停车位紧张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建设了一座10层全钢结构的机械停车场,可以容纳182辆汽车。车辆可以通过红松巷闸口进入,从雪松路的另一闸口驶出,车辆的存取只需2分钟。这个停车场原本是一栋居民楼,在2020年被确定为D级危房后进行改造,将其转变为机械式停车设施。除此之外,江汉区还鼓励老旧小区和周边企业利用自有的小地块建设机械停车场,以解决停车难题。

      通过这些创新的措施,重庆市大渡口区和武汉市江汉区成功地缓解了停车难问题,并提供了便利的停车服务,改善了市民和游客的出行体验。这些经验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启示,可以通过灵活选址和合理规划,利用城市边角地块和闲置空间建设小型停车场或机械停车设施,从根源上增加停车位供给,满足不断增长的停车需求。

      上海市普陀区、山东省青岛市都采取了创新的方法来解决停车难问题。普陀区通过"内部挖潜、外部新建、资源共享、智慧管理"等方式,优化区域停车资源,改善市民出行环境。为了解决停车位缺口大的问题,他们在百联中环购物广场周边居民区和中小学聚集区新建了智能立体车库,设计了14层高,一期工程可提供324个停车位。该车库综合了不同类型的车库的优点,为驾驶员提供舒适便捷的停车体验。同时,他们还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车路协同等技术来优化公共停车场服务,提高车位周转率。首批智慧道路停车场在陕西北路西侧和伯士路西侧试点启用,通过视频监管、自动计时、人工巡查和自助缴费等环节,提升停车管理水平。

      在青岛市,他们结合"增量"与"挖潜"的策略,让市民的出行更加顺心。通过加大停车设施的建设力度,优先解决老城区等重点区域的停车难问题。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因地制宜、分项施策的方式,在各个可以利用的空间建设公共停车场,克服停车设施建设用地的难题,增加泊位供给。同时,他们也创新推动停车资源的共享,建立健全停车设施共享机制,充分利用现有停车资源,增加停车设施供给,缓解供需矛盾。


城市停车难解决方案:立体停车设施和智慧管理改善停车体验


      通过这些创新的措施,上海市普陀区和山东省青岛市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效地缓解了停车难问题,改善了市民的出行环境。这些经验对其他城市也具有借鉴意义。城市可以结合自身情况,采取多种方式来优化停车资源,包括新建停车设施、引入智慧管理技术以及促进停车资源共享等。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停车位供给和管理水平,满足不断增长的停车需求,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

      在解决停车难问题的过程中,一些地区采取了创新的方法。其中之一是实行"公园+停车"的策略,利用公园地下空间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比如市南区六街口停车场将街心口袋公园地下空间改造成井筒式智能机械立体停车库,通过地下挖口建设立体车库,将原有50个泊位提升到200个;西海岸新区经控大厦西侧地下停车场在公园地下建设3层智能立体停车库,可提供240余个泊位,地上则恢复为城市公园。

      另一种策略是实行"立交+停车",充分利用基础设施空间解决停车需求。海尔路—银川路立交停车场项目就是一个例子,利用立交桥地下空间设计停车泊位1673个,并通过地下环路快速连通,实现车辆的全地下停放。这样可以有效利用立交桥的空间,满足周边大型医院和商务办公区停车需求。

      此外,停车场的管理也十分重要。青岛市结合"全市一个停车场"平台理念,对具备改造条件的300个机关事业单位共享停车场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这些停车场接入"全市一个停车场"平台,集成了车场导航、信息查询和车位预约等服务功能,实现了机关事业单位共享停车场的一网管理。通过提升智能化和便捷化水平,停车管理的效率显著提高。这些创新的措施为解决停车难问题提供了有益的经验。通过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基础设施空间以及推行智能化停车管理,城市可以提高停车位的供给和管理效率,改善市民出行环境,提升停车服务的质量和停车场使用的便利性。

相关资讯

推荐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