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赣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侧,一栋新建的立体停车设施近期正式运行。7月初,前来就诊的市民注意到,医院周边道路车辆排队现象有所缓解。该设施利用医院闲置空地建造,新增280个泊位,配备多套自动化存取设备。
▌智慧停车系统运作观察
现场使用流程显示:
16个出入口配备感应装置
4套自动存取设备由中央系统控制
车主在终端机完成操作
据工作人员说明,平均单次存取耗时约90秒
有市民反映,此前寻找车位需20分钟左右,现在通过智慧停车系统引导,基本可在数分钟内完成停车流程。但高峰时段设备周转时间可能延长。
▌全市智慧停车平台整合
该设施接入赣州中心城区智慧停车管理网络。公开信息表明:
中心城区两期公共停车场新增5200余车位
配套建设约370个充电桩
已完成达芬奇小游园、红旗二小等区域改造
通过本地开发的智慧停车应用,中心城区570余个停车场、约10.7万个泊位状态可实现实时查询。部分区域正试行错峰共享停车模式。
▌重点区域改造特点
改造工程主要覆盖三类场景:
学校周边(如红旗二小)设置接送专用区
商圈区域(如小华兴街)优化进出口动线
公共区域(如达芬奇小游园)增加夜间照明
这些区域普遍存在停车需求集中、时段性强的特征。智慧停车设备的应用,使部分区域占道停车情况有所减少。
▌运行情况持续监测
新建立体停车楼尚未经历节假日大流量检验。有新能源车主表示,充电桩数量可能难以满足增长需求。管理部门称将通过智慧停车平台的车流数据,动态调整管理方案。
智慧停车资讯网(www.parkinginfoweb.com)仅说明市政设施运行情况,设备效率可能受维护状态及使用强度影响。充电桩配置将结合新能源汽车普及率适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