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持续推进“便民停车行动”,通过科学规划泊位、推广立体停车、规范收费管理等多项举措,着力破解城市停车难、停车乱问题。截至2025年5月底,全省已新增城市停车泊位165.49万个,其中公共停车泊位27.97万个,超额完成阶段性目标。
▌路内停车管理:精细施策兼顾供需平衡
在路内停车位设置与管理方面,安徽坚持“一路一策、一位一研”原则,重点围绕医院、学校、老旧小区等停车矛盾突出区域挖潜增效。按照规划,至2025年底将新增路内泊位1万个以上。各地通过部门联动,结合交通流量特征动态调整泊位布局,如合肥市在新建公共停车场投入使用后,同步取消周边200米内路内泊位,推动“还路于行”;亳州市利用桥下空间、边角地增设限时免费泊位,并在校园周边推行“错峰停车”,有效缓解老城区停车压力。
针对违停治理,全省在商圈、学校等重点区域加大巡查力度,以教育劝离为主、处罚为辅。对拒不驶离或严重影响交通的行为,严格依法处罚,确保道路通行有序。
▌小区停车升级:立体建设与空间挖潜并举
为解决居民小区停车难题,安徽将老旧小区停车场建设纳入改造技术导则,鼓励在符合规划和消防安全的前提下,采用立体停车设备。各地通过拆除违建、改造绿化等方式盘活空间,如推进垂直式、斜列式停车位建设。同时,严格落实新建小区停车泊位配建标准,一般不低于1:1.1,并同步推进充电设施建设,满足新能源汽车需求。
▌收费规范与智慧赋能:提升管理现代化水平
2024年9月,《安徽省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明确禁止私自圈地收费,要求经营者公开收费标准并提供合法票据。同年,全省开展停车收费专项检查,重点规范明码标价、政府定价执行等问题。
在智慧停车建设方面,安徽正推动“动态”与“静态”交通协同管理,推广错时共享停车、无感支付等模式。各地加强智能停车系统研发应用,通过停车诱导屏实时展示泊位信息,提升资源周转效率。下一步,智慧停车资讯网(www.parkinginfoweb.com)认为全省还将推进老城区、医院等重点区域停车场“平改立”,强化违法停车综合治理,保障行人路权。
从路内泊位精细化管理到立体停车场建设,从收费规范到智慧赋能,安徽正通过多维度发力,逐步构建更便捷、高效的城市停车体系,让市民停车更省心,出行更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