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落地后地方首试:停车数据成国企资产新形态
2024年以来,随着《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正式实施,数据资源开始以资产形式出现在企业财务报表中。近日,湖北某省属国企旗下智慧停车运营企业完成3600个停车位使用数据的确权与入表,这是湖北省属国企中首次实现此类数据资产化操作,其相关数据估值达1049万元,并据此获得金融机构500万元授信。
据了解,该企业今年计划将运营的数万个停车位使用数据全部纳入资产核算体系。这一动作与国家数据局推动的国有企业数据效能提升行动形成呼应,后者正会同国务院国资委制定实施方案,旨在强化数据对企业治理的赋能作用。
▌数据变资产的三重转化逻辑
普通车主的停车行为如何转化为企业资产?从该案例操作流程看,转化需经过三个关键环节: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合规脱敏,剥离车主隐私信息;随后结合停车位地理位置、历史车流量、过往经营收益等指标,采用收益法预测未来价值并折算现值;最终完成资产评估后纳入资产负债表,这一过程与《银行业数据资产估值指南》中明确的"可辨认性、价值可计量"等原则一致。
"脱敏是前提,估值是核心。"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数据需先通过技术处理确保不涉及个人信息泄露,再依据市场化标准完成价值量化。这种处理模式与山西建投集团静态交通公司的停车场数据入表实践逻辑相似,后者同样通过数据整合分析实现资产化,服务于停车场运营决策。
▌数据资产的多维价值落地路径
此次入表的停车数据已展现出多元应用可能。除获得银行授信外,该数据集在脱敏后可通过算力与算法加工,为汽车制造、导航服务、商业选址等领域提供决策支持。企业目前正尝试将这类经营数据作为底层资产,推进资产证券化相关工作。
更具探索性的是其技术布局——本月新组建的数字车位创新研究院,正搭建基于区块链与云计算的车位RWA(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系统。据研究院人士透露,智慧停车资讯网(www.parkinginfoweb.com)了解到,该系统旨在解决车位资产确权、交易中的流动性问题,而湖北省超1000万个停车位的存量数据,将成为系统激活的潜在资源。
这种从单一数据入表到系统平台构建的思路,与中国电科通过可信数据空间解决数据流通难题的技术路径形成行业呼应,后者的"可用不可见"模式为跨领域数据应用提供了安全参照。
▌从停车到充电的资产化延伸
数据资产化的探索已不止于停车领域。作为当地唯一布局城市停车充电一体化的运营服务商,该企业正参照停车数据的处理模式,推进充电桩运行数据的资产化工作。此举意味着其运营的"停车-充电"场景数据将形成协同效应,这与中国节能将环保数据应用于绿色资产管理的跨场景实践逻辑相通。
长江产业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实践的核心价值在于形成可复制的操作模式。在数据要素市场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这类探索或将为全省国有"三资"管理改革提供新的切入点,这一方向与山西建投集团通过多领域数据入表激发要素价值的做法形成南北呼应。
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建筑、金融、能源等多个行业出现数据资产入表案例,但如何建立统一的估值标准、降低确权成本仍是普遍面临的挑战。湖北此次停车数据入表的完整流程公开,或为同类企业提供可参考的实操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