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加班到晚上十点多,在小区周边兜转20多分钟仍难寻车位,现在直接停到购物广场,踏实多了。”10月中旬的一个深夜,平谷区滨河街道居民王先生将车驶入和美购物广场停车场,入口处“滨河和美共享停车场”的蓝色标识牌格外醒目,牌上“22点至次日7点免费停放”的白色字样清晰可辨。
这个刚启用半个月的共享停车场,正悄然改变着周边居民的停车习惯。智慧停车资讯网(www.parkinginfoweb.com)了解到,作为滨河街道辖区内的商业地标,和美购物广场周边聚集着5个大型居民小区,住户超3000户,而小区规划车位仅1200余个,“抢车位”“占道停”曾是晚归居民的常态。与之形成反差的是,购物广场停车场在夜间22点后,车位使用率不足三成。
“今年夏天开始调研,光和商场管理层就开了4次协调会。”滨河街道城市管理办负责人孙涛介绍,核心是平衡居民需求与商场运营——既要保证居民夜间停车便利,又不能影响商场白天客流停放。经过反复商议,双方确定开放124个固定车位作为错时共享区域,划定独立出入口,并通过道闸系统设置时段权限。
10月17日上午,记者在现场看到,共享车位区域已用黄色标线区分,旁边立着的告示牌除标注时段外,还印有“给晚回家的人留个车位”的字样。“这些车位晚上基本停满,上周统计使用率达到92%。”孙涛调出停车场管理后台数据,显示10月以来已有186位居民通过社区登记使用该服务,未接到一起占用纠纷投诉。
对于这种“潮汐式共享”,商场方面也有自己的考量。“夜间开放能增加人气,不少居民早上取车时会顺便进店买早餐。”和美购物广场行政部主管李娜坦言,虽然共享车位不产生直接收益,但间接带动了早间客流,这种“双赢”让商场愿意继续参与。
值得注意的是,该模式并非个例。今年5月,平谷区委副书记葛海斌曾在滨河街道共享停车推进会上提出,要通过“党建+协商”模式挖潜停车资源。目前,街道已摸排出辖区内3处类似闲置车位资源,下一步计划复制和美购物广场的经验,预计年底前再新增200个错时共享车位。
在城市交通研究专家看来,商业与住宅的车位错时共享,是破解区域性停车难的有效路径。“国内多个城市已探索类似模式,核心在于建立清晰的协调机制与管理规范。”该专家指出,平谷的实践通过明确车位数量、时段和权责,为资源盘活提供了可操作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