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浦镇探索“多格合一”机制,破解商铺门前停车治理困局

日期:2025-04-15 标签: 停车治理 停车规范 浏览数: 17次

      位于上海静安区彭浦镇场中路的绿泉家苑沿街商铺,曾因门前车辆无序停放引发商户与居民的长期矛盾。近期,通过“多格合一”基层治理模式的介入,这一困扰多年的问题得到实质性改善。记者实地走访发现,原本杂乱拥堵的商铺区域已实现停车规范、道路畅通,其治理过程为同类城市管理难题提供了参考样本。


彭浦镇探索“多格合一”机制,破解商铺门前停车治理困局


土地权属争议成治理瓶颈  

      绿泉家苑沿街商铺门前的停车乱象始于数年前。据电动车商户曹先生回忆,高峰时段约50米的道路常停放近20辆汽车,装卸货物需侧身绕行,地面因长期碾压出现明显破损。由于该区域权属不清——既无法确定为公共道路,也未明确属于小区用地,导致交警部门难以介入管理,物业公司亦缺乏整治依据。

      转机出现在2024年3月。彭浦镇幸福综合网格在日常巡查中收集到商户诉求后,启动“多格合一”协同机制。通过调动区域化党建资源,网格工作人员历时两周追溯开发商变更记录,最终从幸福实业有限公司调取原始规划图纸,确认该区域属小区用地范畴,为后续治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彭浦镇探索“多格合一”机制,破解商铺门前停车治理困局


多方共治破解资金与管理难题  

      权属明晰后,修缮资金分摊成为新议题。镇管理办牵头召开联席会议,商户代表、物业公司及居民委员会达成协议:地面修缮由镇政府专项经费支持,总计改造面积约300平方米;停车桩等配套设施则由23家商户按经营面积比例分担,并划分责任区域实行自主管理。

      施工期间,城管部门全程监督工程进度,网格员协助调解商户矛盾6起。改造后的停车区设置固定桩位38个,预留货物装卸专用通道2条,同时修补路面坑洼12处。商户代表王女士表示:“现在每天节省约40分钟搬运时间,客户进出也更方便。”


彭浦镇探索“多格合一”机制,破解商铺门前停车治理困局


长效机制巩固治理成果  

      为避免问题反弹,幸福综合网格建立三项常态化措施:每月召开商户自治会议收集建议;物业公司增设2名专职巡查员;城管执法频率提升至每周3次随机抽查。数据显示,改造后三个月内未发生车辆堵塞纠纷,周边居民投诉量同比下降82%。

      彭浦镇相关负责人透露,该案例已被纳入基层治理典型案例库。智慧停车资讯网(www.parkinginfoweb.com)认为,未来将通过“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将类似经验推广至全镇28个社区,重点解决权责交叉地带的治理难题。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治理研究中心专家指出,此类“技术确权+共治分摊”模式,为城市更新中的微空间管理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相关资讯

推荐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