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墙内的车位心坎上的温度:贵阳1.8万机关车位双节开放背后的治理深意

日期:2025-10-10 标签: 停车场管理 免费车位 浏览数: 10次

现场直击:机关大院的“免费车位”成游客暖心礼

      10月1日上午9时,观山湖公园东侧的贵阳市直机关停车场入口,来自成都的游客刘女士刚停稳车,雨刷还在摆动就忍不住点赞:“出发前还在愁景区停车,没想到跟着导航直接开进机关大院,这‘见面礼’太实在了。”不远处,广东自驾游客陈先生正对着“免费停车”指示牌拍照:“攻略里说贵阳机关假期开放车位,亲测真的方便,去公园步行只要三分钟。”

      记者在该停车场观察到,原本标注“内部专用”的120个车位已全部开放,入口处的智能识别设备每10秒就有一辆车完成登记入场。“国庆前三天,这里日均停车量比平时涨了3倍,外地车牌占比超过六成。”停车场管理员张师傅指着登记系统介绍,为应对高峰,他们特意延长了值守时间。


政策溯源:三年实践铺就便民之路

      “这不是临时举措,而是持续三年的民生实践。”贵阳市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陶永贵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2022年起,当地就按照“应开尽开、能开尽开”原则推进车位开放,目前1.8万个机关车位已形成覆盖全市的便民网络。

      在云岩区北京路的市民健身中心,地下停车场的50个开放车位早被停满。“有游客专门看攻略过来,停好车去逛黔灵山公园正好。”中心负责人熊英武透露,假日期间外地车辆占比从平时的15%飙升至40%。而作为核心开放点位的市级行政中心,不仅节假日开放,周末也延长至22时,其1000个车位日均服务超千车次,有效缓解了观山湖片区的停车压力。


院墙内的车位心坎上的温度:贵阳1.8万机关车位双节开放背后的治理深意


精细管理:在便民与办公间找平衡

      “既要开门迎客,也要保障办公秩序。”贵阳市交委停车场管理处处长李国睿解释,他们制定了三重管理机制:仅限7座及以下非营运小车停放、每个点位配备2名以上安保人员、通过智慧平台实时监控车位状态。记者在市级行政中心看到,安保人员正引导车辆有序停放,入口的隔离栏可在工作日早高峰快速恢复内部通道。

      智慧停车资讯网(www.parkinginfoweb.com)发现,这种平衡背后是制度支撑。据了解,贵阳已出台《贵阳市停车场条例》,将机关车位开放纳入法治化管理,同时通过智慧停车平台实现1.8万个开放车位的数据联网,市民可通过导航实时查询空余车位。


治理解读:打开的不仅是车位门

      “院墙打开的背后,是城市治理理念的转变。”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军分析,机关车位从“内部专属”到“公众共享”,本质是公共资源利用效率的优化。数据显示,贵阳通过车位开放每年盘活闲置资源超500万小时,同时带动周边商圈客流增长约12%。

这种治理思路已延伸到更广泛的民生领域。2024年,贵阳在“一圈两场三改”中新增公共停车位近1.8万个,其中既有青云路立体停车场这样的新建项目,也有紫林庵地铁站旁利用闲置空间改造的便民车位。“接下来还要推动小区、写字楼车位错时共享,让停车便利覆盖更多场景。”李国睿透露。

      傍晚时分,观山湖公园的游客陆续返程,机关停车场的出口处未出现拥堵。“以前离场缴费要排队,现在直接抬杆放行,全程不到30秒。”刘女士发动汽车时说,这次贵阳之行,最难忘的就是这份藏在细节里的温暖。

相关资讯

推荐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