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顾客开车来吃饭,转三圈找不到车位就走了,现在门口停车场敞亮得很!”10月下旬,彩虹家园北区旁的家常菜馆老板李师傅擦着玻璃,望着门前新划的车位笑着说。这个位于程庄路与卢沟桥路交汇处的停车场刚完成改造,平整的沥青地面、清晰的白色标线与崭新的太阳能路灯,让这片4200平方米的空间彻底告别了“坑洼积水、车位混乱”的旧模样。

▌把“头疼事”变成“暖心工程”
改造前的停车场曾是周边居民的“心病”。“雨天踩泥坑,晚上摸黑找车位,人行道窄得只能侧身过。”家住彩虹家园的刘女士回忆道。据街道工作专班前期摸排,这片区域因紧邻居民区与商铺,高峰时日均停车需求超150辆,而原有车位不足80个,供需矛盾突出。
2025年7月五里店街道推出双拥大街建设计划后,该停车场被列为1505街区更新的“先手棋”。“不仅要解眼前的停车难,更要为‘一轴三段’的双拥大街打基础。”街道办副主任孙帆在协调会上强调。通过挨家走访商户、召开居民听证会,最终确定了“空间退让+科学规划”的改造方案——和泓物业主动让出400平方米场地拓宽人行道,施工队则采用“微地形优化”技术,在不增加用地的情况下挤出更多车位。
▌132个车位背后的“绣花功夫”
“车位线再往西挪30厘米,能多划出一个紧凑车位”“路灯角度下调15度,避免直射居民窗台”……施工期间,这样的细节调整每天都在发生。街道联合社区组建“旁站监督组”,小到排水坡度的设计,大到行车动线的规划,均需征得居民代表同意。
如今改造完成的停车场交出亮眼答卷:132个标准化车位比改造前增加65%,配备的智能地磁感应器可实时显示空车位信息,拓宽至3米的人行道旁还增设了防撞护栏。“这是‘停车+民生’模式的典型实践,既解决刚需又优化环境。”北工大建筑设计院建筑师刘野评价道,这种改造思路与北京市正在推行的“城市更新精准治理”要求高度契合。

▌从停车场看双拥大街新蓝图
作为五里店街道五大重点项目之一,双拥大街以程庄路为轴,正构建“和顺”“和美”“和谐”三段式军民共融街区。停车场的落地,标志着这条大街从规划迈入实质建设阶段。“接下来还要推进沿线环境整治、军地服务站建设。”孙帆透露,街道已获得5000万元市级精准治理奖励资金,将陆续启动平房区改造、文体设施配套等工程,最终打造“15分钟优质生活圈”。
在周边商户看来,停车场带来的变化已初步显现。“周末客流量比以前多了近三成。”李师傅指着收银台的账单说。而在居民刘女士眼中,这个焕然一新的停车场,正是双拥大街“军民一家亲”理念最生动的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