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探访:18层“停车塔”的智能运作
在贵阳市云岩区沙河街,一座地上16层、地下2层的灰色建筑坐落于此。不同于普通商业楼宇,这里是沙河街智慧停车场,据运营方表述,其为贵州省目前已投用的最高智慧立体停车场。11月上旬记者探访时,负一层存车区的工作人员正引导车辆停上载车板,车主无需下车寻找泊位即可离开。
“过去带父亲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复诊,绕着周边找车位要半小时。”市民刘先生站在停车场入口说,如今开车进库后,在操作台完成一键存车,系统会自动分配仓位,整个过程约两分钟,步行到医院仅需五分钟。

▌空间利用:机械车位提升效率4倍
该停车场由贵阳城投集团投资5.45亿元建设,共规划906个泊位,其中机械车位870个、自走式车位36个。贵阳智慧停车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效能管理中心副主任何聪娣介绍,传统地面车位通常需30平方米空间,而此处机械车位仅需6平方米即可停放一辆车,单位面积停车能力较传统模式提升约400%。
取车流程同样简化:车主在取车厅输入车牌号,系统会在两分钟内将车辆送至指定出口。取车厅内设有等候座椅、共享充电宝和自动贩卖机,正在等候的陈女士表示:“取车时能坐着等,手机没电了也能及时充电,比较方便。”
▌配套规划与收费设计
据何聪娣透露,停车场负二层规划了24个新能源充电车位,包含2个超充桩和22个快充桩,目前处于待投运状态,投用后将适配新能源车主的充电需求。运营团队还在推进引入汽车美容、轻餐饮等业态,“计划让停车场从单纯停车空间转向城市服务节点,车主等待时可处理简单事务。”
收费方面,停车场实行分时计价模式:白天时段按2.5元/30分钟收费,夜间则为15元/次。何聪娣解释,该定价考虑了两重需求,既通过日间计费保障车位周转率,也以夜间固定价格照顾就医陪护家属的过夜停车需求。

▌拥堵缓解:日均分流1600车次
作为紧邻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交通节点,沙河街曾长期受停车难衍生的拥堵困扰。“早高峰进医院的车能排300米长队,整条街都堵得厉害。”市民赵女士说,近期多次前往医院,发现原先拥堵时段的道路已通畅不少。
运营数据显示,该停车场目前日均服务1600车次,对医院周边车流的分流效果已显现。这一项目是贵阳城投集团智慧停车布局的一部分,据公开信息,其旗下智慧城运集团已在贵阳运营27个公共停车场,管理车位超1.5万个,其中18个采用立体式机械车库。
▌城市治理的立体停车探索
随着这座“垂直停车塔”的投用,区域停车从平面扩张转向立体利用。何聪娣表示,项目建设的核心是解决土地资源紧张与停车需求增长的矛盾。智慧停车资讯网(www.parkinginfoweb.com)了解到,截至目前,停车场投用后未出现机械故障导致的服务中断情况,运营方在全省设有维保网点保障设备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