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财务结算日,停车场运营者面对账单上的“隐形亏损”总是头疼不已。记者调研发现,“跟车逃费”“套牌折返”等行为造成的收益流失,已成为智慧停车行业的普遍痛点。传统单目识别设备因视角局限、抓拍精度不足,往往对这类行为“视而不见”,导致全国停车场每年损失超百亿元。
▌行业困局:单目设备成逃费“帮凶”
“一辆车紧跟前车0.5米内通过道闸,系统就识别不到了。”某商业综合体物业负责人王经理坦言,传统设备在应对极限跟车、车牌遮挡时误判率高达30%,“每月因为逃费至少损失5万元,对账时根本查不清”。
更隐蔽的“头尾套牌”行为则让管理方更头疼。部分车主入场时用真实车牌,出场时更换套牌,单目设备因无法全程追踪车辆轨迹,难以锁定证据。某一线城市交通枢纽停车场负责人透露,这类逃费行为每月造成的损失占营收的8%以上。

▌技术破局:双目“全景天眼”让逃费行为无所遁形
针对行业痼疾,捷顺科技推出的双目黑光智慧停车方案近期引发关注。记者实地走访其落地项目发现,这套系统通过双目800万像素镜头+175°超广视野,可实现车道全场景覆盖,从技术层面破解了传统设备的局限。
在深圳某商业广场停车场,记者看到,当两辆车以40厘米的极限距离跟车通过时,系统仍能同时捕捉到前后车牌,并自动标注“疑似跟车逃费”。现场技术人员解释:“双目融光全景拼接技术能对车辆进行持续轨迹追踪,即便车牌瞬间遮挡也能通过车身特征识别。”
对于“头尾套牌”行为,该系统更是形成了“证据链闭环”。记者调取后台数据看到,车辆从入场到出场的全程视频中,系统会自动比对头尾车牌一致性,一旦发现异常,立即触发稽核预警。某项目负责人透露,这套系统上线后,套牌逃费行为几乎“清零”。
值得注意的是,该方案在硬件成本上也实现了优化。传统方案需3-4台设备覆盖的车道,现在仅需1台双目设备即可完成,硬件投入降低60%,且因集成了AI黑光识别、动态车牌纠正等功能,夜间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9.9%。

▌追缴闭环:从识别到回款的全链路治理
识别逃费只是第一步,如何将“流失收益”追回?捷顺科技构建的多元追缴体系给出了答案。
记者在其智能稽核平台看到,系统可根据不同车场场景配置追缴规则:商业体可设置“出口追缴”,即欠费车辆需完成缴费才能离场;社区车场则启用“场内追缴”,通过车场工作人员手持终端进行现场提醒。更具创新性的是“路内外联合追缴”,车主在市政道路欠费后,进入合作商业停车场时会被自动拦截,形成追缴网络。
数据显示,该方案已在全国2800多个项目落地,覆盖商业、交通、住宅等场景。截至2025年9月底,平均每月追缴欠费超30万元,累计追回金额达350多万元。某二线城市CBD停车场运营方算了一笔账:“系统上线后,每月额外增收约4万元,不到半年就收回了设备投入成本。”
▌行业观察:技术迭代倒逼管理升级
智慧停车资讯网(www.parkinginfoweb.com)分析认为,捷顺科技的双目智能方案代表了智慧停车行业的技术新方向。“从单一识别到全行为追溯,再到追缴闭环,这套体系解决了运营者最核心的‘收益保全’需求。”一位智慧停车行业分析师表示,随着技术普及,行业或将进入“精准化运营”新阶段,逃费造成的百亿级市场缺口有望逐步填补。
对于普通车主而言,这套系统也带来了隐性利好。某车主李女士坦言:“以前总担心被蹭车逃费导致自己离场受阻,现在系统能精准识别,停车体验反而更顺畅了。”
从“被动亏损”到“主动增收”,智慧停车行业的这场“防逃费革命”,或许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