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街道试水“错时共享+立体规划” 缓解老城区居民停车难

日期:2025-06-10 标签: 停车难 错时共享 浏览数: 35次

——夜间共享酒店车位、协助申请路侧停车、规划立体车库多措并举


      对于家住天桥街道太平街社区的居民张先生来说,下班回家找车位曾是每天的“必修课”。“以前下班回家转三圈都找不到车位是常态,”张先生坦言,“现在通过街道协调,每月花600元就能在附近酒店的固定车位过夜,安心多了。”张先生提到的变化,源于天桥街道近年来为解决老城区“停车难”问题推出的一系列组合措施。

      据了解,天桥街道辖区停车资源紧张是长期存在的民生难题。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提供的信息显示,据今年上半年专业交通研究机构的调查数据,街道范围内现有各类停车位约6223个(含道路车位210个),但实际停车需求存在约3000个的缺口。面对这一矛盾,街道正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开源节流。


天桥街道试水“错时共享+立体规划” 缓解老城区居民停车难


盘活存量:“错时共享”让夜间车位流动起来

      一项核心举措是推动“错时共享”模式落地。天桥街道依托区域化党建平台,积极协调辖区内的商业楼宇、酒店等拥有停车资源的单位。近期,街道再次与富力摩根大厦物业达成协议,其旗下的智选假日酒店地下停车场将拿出30个专用车位,在工作日的夜间时段(例如晚18:00至次日早8:00)以每月600元的固定价格,定向开放给太平街社区、先农坛社区的居民使用。这种模式有效利用了商业设施夜间闲置的停车资源。

      这并非个例。街道方面透露,自2020年以来,通过持续的协调努力,已成功推动包括天桥艺术中心在内的多家辖区单位,累计释放出近400个停车位供居民在不同时段有偿或无偿(如极端天气应急)共享使用。例如,部分停车场在特殊天气情况下会临时免费向居民开放。


天桥街道试水“错时共享+立体规划” 缓解老城区居民停车难


开源增量:协助申请路侧位,规划立体车库

      在努力盘活现有社会资源的同时,街道也在协助居民争取更多的合法停车空间。对于符合申请条件的辖区居民车辆,街道主动提供指导和协助,帮助其申请有限的道路停车位。今年内,已有805辆居民车辆通过相关审核认证,获得了路侧停车资格。这种认证方式,旨在优先保障刚需群体的基本停车需求,并通过动态管理机制,力求避免车位资源的长期闲置浪费。

      面向未来,考虑到老城区空间拓展有限,天桥街道将目光投向了立体空间。街道已与西城区国资集团进行多轮工作对接和规划研讨。目前,一个明确的构想是依托辖区内的东方饭店及周边区域,规划建设现代化的立体停车楼宇设施。智慧停车资讯网(www.parkinginfoweb.com)还了解到,如果项目顺利推进,预期将辐射周边约3公里范围内的多个居民区,有望显著增加停车位供给,并有助于改善区域交通微循环。


天桥街道试水“错时共享+立体规划” 缓解老城区居民停车难


探索长效治理,智慧化或成未来方向

      天桥街道方面表示,解决“停车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持续探索和多方协作。街道将继续以服务民生需求为导向,深化区域党建协调机制,深入挖掘辖区内各类潜在的停车资源潜力,特别是继续推广不同时段、不同场景的错峰共享模式。

      此外,引入技术手段提升管理效率也被纳入考量。街道未来计划探索引入智慧停车系统,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更精准地掌握车位供需动态,优化车位资源的分配和引导,以期在现有条件下进一步提升停车资源的使用效率,为居民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从天桥街道的实践来看,通过“错时共享”激活存量、协助争取路侧资源、规划立体增量以及探索智慧管理,正逐步形成一套缓解老城区停车矛盾的综合方案,居民“抢位焦虑”有望得到进一步缓解。其效果和经验,或可为类似区域提供参考。

相关资讯

推荐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