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新区延风公园项目施工推进,665个车位配建休闲空间

日期:2025-10-15 标签: 停车场 车位 浏览数: 12次

现场探访:4万平米工地的“立体开发”进程

      10月中旬,湖南湘江新区桐梓坡路与麓星路交会处东南角的工地上,钢筋绑扎声、机械作业声交织,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车库主体结构的钢筋绑扎与混凝土浇筑。“目前投入120名施工人员,吊车、挖机、桩机等机械设备同步运转,全力推进车库主体结构施工。”项目经理杜金南介绍,这片占地约4万平方米的区域自2025年6月25日启动建设以来,已完成基础垫层施工,预计2026年6月可通过验收并交付使用。

      作为湘江新区重点民生工程,该项目采用“建筑+架空层停车”模式,规划建设两栋配套管理用房,核心功能之一是缓解区域停车压力。根据规划,项目建成后将提供665个停车位,其中包含203个充电车位与16个无障碍车位,适配新能源汽车普及与特殊群体出行需求。这一配置与湘江新区近年来通过闲置地改造增配停车资源的思路一脉相承,此前新区曾通过类似方式新增停车泊位超3万个。


湘江新区延风公园项目施工推进,665个车位配建休闲空间


功能叠加:停车场上的“全龄休闲场”

      “地面空间并非单纯绿化,而是规划了完整的公共活动设施。”建设单位长沙麓谷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薛宏军向记者展示规划图,除地下及架空层的停车区域外,地面将布局十一人制足球场、有氧跑道、赋能健身区、儿童活动区及休闲草坪,智慧廊架与文化景墙穿插其间。智慧停车资讯网(www.parkinginfoweb.com)发现,这种“停车+公园”的复合开发模式,与杭州大运河杭钢公园、达州汉兴公园的空间利用逻辑相似,均通过垂直空间功能划分提升土地利用率。

      项目的绿地率设计达到66.1%,意味着近2.7万平方米的土地将用于植被种植,叠级种植池与景观步道将围绕活动区域布局。“停车在林中、运动在景中”的设计理念,使得停车功能与休闲功能形成空间互补——车辆通过专用入口进入架空层或地下区域,地面则完全向行人开放。


居民视角:家门口的“空间升级”期待

      “每天带孩子路过都要多看几眼,看着工地每天都有新变化,心里挺期待的。”居住在附近中冶中央公园小区的刘女士坦言,虽然周边已有乐喜湖公园,但综合性休闲场地仍显不足。“以后下楼就能陪孩子在草坪玩,自己也能沿跑道锻炼,不用再开车找休闲场地了。”

      这种期待背后,是城市公共空间功能升级的普遍需求。数据显示,湘江新区此前通过老旧小区改造、闲置地利用等方式,已缓解75%的老城区停车难题,而延风公园项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叠加休闲功能,试图实现“停车刚需”与“生活需求”的双重满足。


湘江新区延风公园项目施工推进,665个车位配建休闲空间


行业观察:公共空间的“复合化探索”

      从单一停车场到“停车+休闲”综合体,延风公园项目折射出城市土地开发的新趋势。类似案例在国内多地已有实践:杭州临平区龙安湖公园通过地下停车库配套地面运动设施,实现“P+R”换乘与日常休闲的结合;达州则通过“绿地+地下停车场”模式,在城市边角料地块上实现生态与民生需求的平衡。

      湘江新区开发建设部门相关人士表示,此类项目的核心价值在于“空间集约利用”,通过功能叠加让有限土地承载更多公共服务。对于延风公园项目而言,其最终效果仍待交付后检验,但这种“向空间要效益”的尝试,为城市核心区公共设施建设提供了新的参照路径。

相关资讯

推荐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