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探访:7条螺旋车道引网友热议
本月下旬,一段拍摄于沧州西站站前广场的视频在社交平台传播:正对着高铁站进站口的停车场内,7条车道以椭圆形布局从内向外环绕延伸,相邻车道采用对向通行设计,从高空视角看去,交织的车道纹路与“蚊香盘”高度重合。
“第一次开车进来绕了两圈才找到入口。”市民王女士的吐槽道出部分车主的感受。视频评论区里,网友们对这一特殊设计看法不一:有人调侃“导航都要绕晕”,也有人表示“至少不用在路边排队等车位了”。
▌改造溯源:从两条通道到“蚊香盘”的十年之变
“改造的核心诉求就是解决拥堵。”10月30日,沧州建投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海鹏在接受采访时解释,这座停车场与沧州西站同步建成于2011年,彼时车站日均客流量约6000人次,设计定位为“即停即走”,仅设置两条蓄车通道供出租车与私家车使用。
但随着京沪高铁班次加密及石衡沧港城际铁路接入,沧州西站作为区域交通枢纽的功能持续强化。“列车数量较开通初期增长近一倍,出租车和接送站私家车流量同步攀升。”张海鹏透露,原有通道在节假日高峰时常出现车辆外溢,站前道路拥堵最长可达40分钟,这一状况在2023年春运后尤为突出。
此次改造后,停车场新增七八十个蓄车位,通过螺旋车道设计实现空间利用率最大化。“这种布局能减少车辆交叉干扰,理论上可提升30%的周转效率。”张海鹏补充道。

▌设计解码:螺旋式布局的利与弊
据建筑设计资料显示,螺旋坡道式停车场因占地面积小、流线相对清晰,常被用于场地受限的交通枢纽改造。沧州西站停车场的7条环形车道采用10-12度坡度设计,符合《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对小型车通行的要求,但此类设计存在固有短板:车辆需多次转弯,视线盲区较多,且建设成本高于传统直坡道。
这一特点在重庆类似项目中已有显现。智慧停车资讯网(www.parkinginfoweb.com)了解到,当地某螺旋式停车场投入使用后,墙面频繁出现车辆擦挂痕迹,新手司机需工作人员引导才能顺利进出。对此,沧州西站停车场施工方表示,已在弯道处增设反光镜和减速标识,后续将根据通行情况调整引导方案。
▌枢纽升级:治堵需系统性配套
值得注意的是,这座“蚊香盘”停车场仅是沧州西站枢纽改造的阶段性成果。根据当地交通规划,2025年底前还将新建地下停车场并新增800个车位,同时引入北斗定位系统实现车位实时查询功能。
“单一停车场改造难以彻底解决枢纽拥堵。”交通领域从业者李先生分析,沧州西站现有13条公交线路与高铁时刻表衔接,但出租车蓄车区与公交站台的动线仍存在交叉,“需结合智慧调度系统实现人车分流”。目前,车站已开始优化站前广场标识系统,后续或将借鉴重庆“螺旋停车场+观景平台”的复合利用模式,提升枢纽综合服务能力。








-09562882426.jpg) 
                     
                             
                            